第八十二章,辈分重新论

淼仔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大府小事最新章节!

    皇后见到容氏婆媳进来,也让她们走到面前,她见到的命妇实在不多,这里与她身体不好,另外又失宠有关系。

    愿意巴结宠妃的命妇,强迫别人拜见未免添堵;而身体的原因也只能见到那么几个。

    在寥寥的命妇里,容氏给她很大的印象,这位在皇帝犹豫不肯杖毙武贵妃的亲信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进言,结果直接造成武贵妃亲信尽数死光的贵夫人,皇后在以后独居的岁月里,时常的会想到她。

    杨欢姗也因为来自西疆而受益,杨美人儿总是吹嘘自己是镇西侯府的人,在偶尔的清醒中,杨美人儿对皇帝体贴入微,对皇后也恭敬有礼,皇后才兴起把美人儿们安排在皇帝寝宫的决定。

    反正生不生下得来,最后还是皇后当家。

    杨欢姗行刺顺利,与她离皇帝太近,又深得皇后信任不无关系。

    后来当然得到杨美人儿与镇西侯府毫无关系,皇后在生气一段时间后,在皇帝最后的时光里恳请他调镇西侯府入京,做好勤王的准备。

    她实在担心两位皇叔和一位皇堂弟图谋不轨,皇帝一死就直接把她清算进去。

    士农工商这四个贯穿历史长河的字里,确实没有“权”这个字,也没有“兵”这个字,可是民间有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张原不着痕迹的笼络士子几十年,为娘娘发声是可以的,打仗这种事情就免谈。

    鬼谷子出神入化,诸葛亮料敌如神,手下也需要有一些士兵。

    然后镇西侯府的家世就出现在娘娘面前,皇后震惊过后,闲下来常常想到的是容氏那天进谏的风姿,她敢在宫里奔跑不惧武贵妃的风姿,皇后深觉得这样一位康健的贵夫人,敢说敢当,当起皇后来一定很威风。

    她拉了拉心目中下一任皇后的手,虚弱的笑说容氏:“你还是这么年青。”

    曾宝莲是她心目中的太子妃,又是太孙的生母,地位也是相当独特,皇后特意带了一个珍贵的首饰给她。

    曾宝莲接在手上无话可说,这是一只雕龙点凤红宝石的金梳,类似花钿,插在乌发里像半个头冠。

    她喜欢到骨头里又有什么用,她也不敢戴啊。

    镇西侯看出儿媳的窘迫:“先拿着。”

    曾宝莲依言高捧着,向皇后娘娘跪下来谢恩。

    皇后很想多和皇嗣们说几句话,可是她悄悄出宫是个大事情,虽说她常年卧病可以谁也不见,可是有时候三王也可能找她说上几句,因为玉玺现在皇后的宫里保管,三王执政有时候用到玉玺。

    张家很会示弱,张原看出皇帝的风流,立即调动到清水衙门,与宠妃娘家在金殿上斗,伤元气也永远没个完,秀才是宰相根苗,张原牢牢握住士子的喉咙和手中之笔,皇后正配这四个字就足够写出洋洋无数文章。

    皇后就尽到自己职责,选秀选秀,宠妃对她无礼,皇后也不计较,反正自有后来人把你打下去,宠妃们个个都想不再选秀,可皇帝是风流的,张家把皇帝琢磨透了,六宫里的大权实际还握在皇后手里,因为她不碍事儿。

    后面的宠妃无心再寻衅皇后,她们三年应付一回宠妃足够烦的。

    这样的张家,在三王进京的时候,张家迎接跑的最快,张原动嘴皮子厉害,动嘴皮子这事情可不是口诛笔伐,奉承话巴结话也可以随时来上一堆。

    皇后娘娘第一时间捧出玉玺,请三王自己决定谁登基,三王要能决定好,也就不用三个人现在都在宫里,没事儿就抢夺宫门的控制权。

    谁拿玉玺都不放心,这贵重的东西还在皇后手里。

    张原请娘娘回宫,镇西侯府请娘娘回宫,皇后娘娘体力难支,她需要躺下及吃滋补汤药,普通的马车回到杂货商行,赶车的换小苏,堆满新鲜的东西回宫。

    田公公赵公公自然不阻拦,张原送皇后回宫,他大摇大摆的去见三王。

    他今天本就在宫里,丝毫不怕被人看见。

    先把东王恭维一通,全是废话;再见南王又是一通阿谀的废话,最后和小北王聊的很开心,张原送上几个方子,让小北王多生儿子,小北王对张原也无反感。

    三位殿下都知道张原是到处说好听话,他们也曾不悦过,但都不是笨蛋,张原这根墙头草建立在他们三个人不分输赢,其实不能怪张家。

    张原每每见到殿下对他不悦,就暗生好笑,老夫才是墙头草,早就把皇嗣找到。

    大家表面上各自开心,维持着一份平衡。

    张原从容出宫,和侍卫们打着招呼,看上去日子过得还挺好。

    张原有时候想,那些昔年的宠妃娘家们,你们现在哪里?

    这个时候,开江侯出外拜客刚刚回来,换上家常衣服,开江侯鲁临和妻子在房里说话。

    “呵呵,老谢还是不拜客,我刚从守成侯府回来,守成侯正恨着他呢。”

    鲁夫人是个明理的:“是不是我一早劝老爷您别出门,您以为这些世家们笑脸相迎是喜欢你吗,是喜欢你和三位殿下斗起来。”

    鲁临瞪起眼睛:“他们不挑唆我,我也不会放过那三个不要面皮的,除非他们公然打出谋反的旗号,否则的话,皇后娘娘在一天,这皇嗣就由娘娘定夺。”

    他回来口渴,茶碗不合适,拿着个茶壶在喝,说着很生气,把茶壶重重一掼,茶壶不是三位殿下那么硬朗,从底子开始碎裂,最后茶水流了满几再到地上。

    鲁夫人哭笑不得:“你跟它生什么气,它招你还是惹你了?”

    让丫头来收拾,拿布擦地,鲁康小跑进来:“祖母,我回来了。”一看祖父也在,他有些怕祖父,缩缩脑袋站的很规矩。

    鲁临正不高兴呢,摔坏自己家的茶壶虽说是不心疼,可心情实在不好,把脸沉下来,先对着妻子发火:“我说过,你们都不要出门!”

    他们夫妻对等,鲁夫人也恼了:“我一早也说过,你不要出门!”

    鲁临严厉地道:“夫人,我不出门还怎么知道这京里人的想法,不让康儿出门,你难道不知道我的用意?”

    鲁夫人冷笑:“知道,盘桓京里多年,两位皇叔的长孙次孙早几年就没了,现在轮到第三个孙子,小北王这皇弟也死了三个儿子,外加两个有孕的重要姬妾,可这与康儿出门有什么关系?你又不会坐在金殿下。”

    “夫人既然都知道,更不会忘记树大招风吧,如今我就是那大树,我在家里不动倒也罢了,我这一进京就开始招风。”

    鲁临对着外面暴声:“传我的话,除去必要的采购,家里人不许随便出去。”

    “是。”

    回应声如雷动,鲁家也相当的严谨,可是鲁夫人愈发的好笑。

    “你招什么风?你的水军只有东王殿下会忌惮,南王和小北王殿下巴不得你进京......”

    说到这里,鲁夫人闭上嘴,鲁临看到她面上:“夫人,说下去啊。”

    鲁夫人不看他。

    鲁临看向鲁康:“一个怕我进京,另外两个盼着我进京说话,康儿,京里从来这样复杂过,祖父带你进京,为的是你多长见识,可不是大意的把小命丢了。”

    鲁夫人嫌他说话不吉利,啐了一声:“镇西侯和你同时进京,他兵强马壮,才是三王眼中钉吧,再说康儿出门也没有乱跑,”

    看向鲁康:“康儿,你去哪家?”

    鲁临重重哼上一声:“他去哪家你都不知道,还说得出来他没有乱跑。”

    鲁康听不下去了,祖父脾气暴,人却体贴,祖母深得他疼爱,这一辈子说起话来从不让着祖父,如果让他们吵下去,估计到吃饭的时候。

    鲁康赔不起这个时间,他肚子里的疑问今天非解开不可。

    “祖父母别说了,等我说完话出去,你们再吵不迟。”

    鲁临板起脸:“这是什么话,祖父母在说话呢。”

    鲁康就看鲁夫人,他怕祖父,祖母却向着他,鲁夫人面如严霜:“说。”

    “祖父比镇西侯大上十几岁,我为什么要和谢御做兄弟?”

    鲁临一愣,这话从哪里出来的:“不做兄弟,你要做什么?”

    “他应该是我侄子,这样我就可以和谢二野丫头平辈。”

    两家侯府的女眷都没有公然的拜过客人,鲁夫人纳闷一下才想到:“谢二野丫头,亏你想得出来,那是谢二姑娘。”

    “她能上树,和我打个平手,凶起来一嘴的白牙不怕人看,难道不是野丫头?”鲁康很有道理。

    鲁夫人抬起手:“看我打你,说这话没品行,不能说姑娘的牙让你看了。”

    “那我就是看到了,她也没不让人看啊。”鲁康回想那白牙,还挺白的,书上说女子贝齿,谢二野丫头就是贝齿。

    鲁临呵呵地笑了,鲁夫人听得出来他的心思,鲁康却不会想到,鲁康对祖父也笑:“多谢祖父答应,二姑娘过生日我就直接和她平辈论交了,谢下雨得叫我叔叔。”

    “谢下雨又是谁?”鲁夫人更是纳闷。

    夫妻都看到鲁康来了精神:“谢下雨就是谢御,镇西侯祖父,不,叔父的孙子,谢雨水就是润姐,她的小名叫招弟,润姐才是个姑娘,谢二野丫头是个小子。”

    鲁夫人硬生生让他绕糊涂,看着孙子说的伶俐模样,闷气地道:“亏你记得住这么多的名字。”

    鲁临问鲁康:“你要镇西侯当叔父,润姐岂不是你的晚辈?”

    鲁康脖子一梗:“润姐可以当我的晚辈,谢二野丫头坚决不能当我的长辈。”

    鲁临没忍住,哈地一笑,摆手道:“说完了吧,赶紧走吧,以后别再偷跑出去,去谢家可以,明说着出来。”

    鲁康出房,鲁夫人和鲁临夫妻相对看看,鲁夫人先笑了笑:“其实我知道老爷带着孙子进京,也想为他相看亲事。”

    “那你还怪我出门,我一家一家的正在相看呢。”鲁临有了得意,全在脸上浮着。

    鲁夫人好笑:“您一个人出门能看出什么来,女眷也看不到,小姑娘们更不会叫出来拜见你吧,过过吧,等三位殿下习惯老爷在京里呆着,咱们也弄清楚三位殿下的路数,我一家一家的拜见,给康儿好好的相看。”

    鲁临抚须晃着脑袋:“夫人你这就不懂了,亲家好不好,一定要先看男人,窝囊废的祖父,还能生出好儿子来?窝囊废的儿子还能养出好闺女?我只看男人就行了。”

    鲁夫人忍住笑:“您说的倒也有道理。”

    “再说你也不必看了,你孙子不是说了,谢二野丫头坚决不能当他的长辈,她就要过生日,你过府去吧,亲眼看看她,如果夫人也满意,从此让老谢当我侄子。”

    夫妻刚说到这里,门帘一响,鲁康再次进来:“祖母,谢二野丫头过生日,帮我准备礼物,不要太差,太差了万一她打人怎么办?”

    鲁临哈哈大笑:“你倒怕个姑娘?”

    “我兵器不称手,和她战个平手,刚刚我在擦兵器,等我擦的雪亮,她过生日那天和她好好比试比试,不过礼物还是要送的,不要太差。”

    鲁康放完,丢下门帘子又走了。

    鲁夫人倒吸一口凉气:“别人过生日,有带着分水刺去道贺的吗?

    .....

    这几天的天气晴朗,日光晒得墙角仿佛起皮,齐氏再一次站到镇西侯府的大门外面,未免怨言不止。

    清风阁上看着莲花听着妯娌间的笑话该有多好,她偏偏来到这里。

    齐氏咬着牙,把这件事情牵涉的人,一个一个的腹诽着。

    首先怪开江侯爷,他拜访过自己家以后,第二天去的是乐业侯府,开江侯离开以后,也就一刻钟左右,乐业侯亲自坐着小凉轿,往来的世家里转了转,面对三位殿下,世家拧成一团,守成侯府自然也来了。

    乐业侯告辞,守成侯脸色难看的回内宅,等他出来以后,守成侯夫人面色难看的让齐氏过去,把她训斥一顿。

    “别人家的媳妇都是中用的,独你办不成事,白白的和谢家少夫人通信这几年,关系算不上深厚,居然谢二姑娘就要过生日,你也不知道。”

    齐氏忍着气听完,答应婆婆这就往谢家再去一趟,务必把谢家进京的人等,及一些关系问个明白。

    这相当的不容易,主要是齐氏拿谢少夫人推心置腹,曾宝莲眼里却没有齐氏。

    齐氏心里那个别扭,吩咐丫头时面色也相当的难看:“去让人通报,咱们这就进去吧,少夫人不会迎我,这大日头地里,我站着也难过。”

    丫头匆匆上前,告诉谢家看门的人,看门人转身就要进去,台阶下面又走来几个人。

    一个老太太穿着蓝布衫,浆洗得倒是干净,中年男女扶着她,像是她的儿子媳妇,还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有四个看门的人,余下的三个人见到老太太上了年纪,有一个主动问道:“找哪位,这里是谢家。”

    一般来说这种衣着的客人,大多是侯爷麾下老兵的家眷。

    “呵呵,我找你家少夫人,她姓曾,我是曾家七房的老太太,听说她在京里,这不现从城外赶来。”老太太回道。

    看门的人哦上一声。

    少夫人不怎么和曾家在京里的亲戚走动,看门的人也大约听到几句,虽然看到这位老太太的面善,也没有过多的热情,也没有冷落她,因她上了年纪,请她在门房外面坐下,这里的穿堂风凉快,又进去一个人通报。

    齐氏嫌热,看门的人请她在大门内,两边的一些等待客人专用的小厅里凉快,没过多久,就看到曾宝莲带着大堆的丫头婆子出现。

    齐氏猛的一喜,这位总算知道礼数,其实大家都是媳妇,关系理当亲厚。

    笑吟吟道:“有劳,”

    曾宝莲出其不意的露出愕然,再一想,通报过的,不过她只能抱歉了,仅仅抱歉毫无歉意。

    齐氏难道不知道京里复杂,谢家不愿意轻易的结交人吗?

    倘若齐氏说的是实话,三位殿下联手打压京里世家,谢家更犯不着一进京和世家们打得火热,谢家已经傲气的不主动拜访三位殿下,再和世家往来,这不是主动挑衅吗?

    成亲后十几年地里,曾宝莲知道家里从来不怕事情,特别是她的公公,说一不二,霸气天成。

    谢御每每说姑姑是家里的霸王,曾宝莲听到只是笑,这霸气随谁?原本是家传。

    不怕事和主动挑衅是两回事,守成侯府打的主意不错,以为两家的媳妇借着私交的名声交换心思,就能瞒天过海装自己这老公母啥也不知道,却不想想他家的世子奶奶可以不值钱,谢家的少夫人却早独挡一面。

    曾宝莲如果和齐氏往来不断,将代表镇西侯府的态度。

    她面对齐氏含笑:“请稍侯,我家的长辈来了。”转身走向蓝衣老太太,盈盈拜下来:“七祖母,盼着您来呢。”

    曾家会攀高枝的亲戚,都和族长走得近,自惭形秽如曾学书三兄弟那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平时不愿意和任何人走动。

    七房老太太一两年里才托人稍个话,也是觉得曾奔雷以前过得好,她们家最好别打扰。

    等她知道曾家遭难,已经是容氏产女的那个月,等到她打听到曾宝莲嫁人,稍信到西疆,谢二姑娘过两岁生日,接下来就书信往来的,曾宝莲进京后,让人传口信,让老太太方便的话过来说说话。

    请长辈奔波,貌似不合适,曾宝莲也留下话,如果等她前往,得听公婆吩咐。

    七老太太也是当过媳妇的人,很理解的带着全家来了。

    齐氏眼睁睁看着这两拨人做一堆的去了,气了一个倒仰:“咱们走吧,她居然让我等。”

    丫头小心地道:“这就走了,侯夫人会怎么说?”

    齐氏手抚着胸口,在厅上踱步,越走越烦躁,好在曾宝莲见过七老太太,就由曾家三对夫妻陪着,让人请齐氏进来。

    齐氏见到她还是不迎接,这口气快憋出病来,什么礼节也不顾,幽幽地道:“姐姐眼里真的没有我,二姑娘生日我也不知道。”

    曾宝莲好笑,我眼里为什么要有你?你过你的日子,犯不着让别人眼里面有,而说到二姑娘的生日就更可笑,父母亲本不想惊动任何人,难得皇后娘娘记得,那天来赏了一件首饰,就说张家不会来人,当时公婆亲口说过,这生日不大办。

    曾宝莲还不知道由开江侯府泄露出去,她以为是钟江郡王府,他家给二姑娘庆过两年的生辰。

    忙着解释:“本就没有知会别人,钟江郡王府是早就知道。”

    曾宝莲说到这里又奇怪了,看上去你们拿我公公顶顶当回事,钟江郡王府也知道二姑娘生日,你们居然没打听过?

    那天忽降甘霖,整个西疆都知道。

    齐氏酸酸地道:“钟江郡王府上,姐姐府上也知会过了?”

    眼看着越描越黑,曾宝莲索性不说,问齐氏过来作什么,齐氏哼哼:“没事就不能来看姐姐吗?”

    曾宝莲失笑:“可以,只是我的事情多,可怎么是好?”

    齐氏有些恼怒:“我听说姐姐是不和娘家人走动的?”

    世家们能想到让媳妇们往来,事先打听过曾少夫人的娘家,结果曾家的人一个也没愿意来,都说曾少夫人出嫁以后,眼里不认亲戚们,齐氏一生气,直接说出来。

    曾宝莲不生气,只是更加想笑,这件你也知道,怎么偏偏不知道二姑娘生日呢?

    每年二姑娘生日前后都要下雨,每当下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西疆城内城外的膜拜她。

    这个应该比她和亲戚们不走动容易知道。

    再说,现在也有话回。

    “我家七老太太现在呢。”

    齐氏嘴巴一撇:“一看她就是个背运的,我说的是你家当官的那几房。”

    曾宝莲闻言,把面色放下来,这位太不会说话了。

    丰年在外面听到,走进来笑道:“世子奶奶您说话留神,七老太太可是我家的座上宾,哪有当着主人家骂得意的客人?”

    齐氏惊的差点坐地上,耳朵里失聪,脑海里嗡嗡,心里将信将疑,这是个丫头敢指责客人?

    片刻,她才想到生气,瞪着丰年道:“我和你家少夫人说话,有你插话的地方?”

    丰年继续笑着回:“只要不当着我家少夫人的面贬低她的好亲戚,那却是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蹲蹲身子,退出去。

    齐氏愈发的认为这是刻意顶撞,看曾宝莲时,神色淡淡的已端起茶碗,齐氏一怒之下撒开了说话。

    “我也不求姐姐别的,只要一张二姑娘过生日那天,给我家的贴子。”

    曾宝莲也憋着气,上有她的婆婆在,轮不到她自作主张的发贴子,纵然要给守成侯府,也得先问过她的婆婆。

    再说这位把当年欺负她家的亲戚当成走运的人,这可没法子走动。

    把茶碗端起来,曾宝莲沉着脸一言不发,她手腕上又换一对翡翠镯子,一对赤金镶白玉的镯子,明晃晃的悬动着。

    齐氏起身就走,丰年等人代主人相送:“世子奶奶慢走。”

    外面下起雨来,虽然不大,而且天气炎热,但雨浇湿脂粉不好看,齐氏忿忿地道:“这雨也欺负我。”

    丰年回来学话,曾宝莲只一笑,这就是二姑娘过生日的征兆,这抱怨的人到底有没有打听过。

    她去陪七老太太,乡音旧事的笑声满屋,临走,曾家三对夫妻都有馈赠,曾家三姐妹也各赠送一百两银子,七老太太就哭着走了:“几百两银子可以买好些地。”

    她的孙女儿名叫秀娟,曾家三位奶奶留她住几天。

    容氏知道儿媳有客,家事就不让她插手,曾宝莲回来坐着,这会儿倒悠闲。

    齐氏的话浮现耳边:“你家的亲戚,你怎么不走?”

    谁不愿意走动呢,特别是曾宝莲现在手里有,不怕走亲戚,可是她害怕那些所谓“走运”的亲戚,又添出无数的麻烦。

    三王盘踞京都,这可不是个好局势。

    .....

    正日子这天,早饭后没过半个时辰,容氏看女儿极不顺眼。

    “难得有一个生日不麻烦着过,也没发出去贴子,这送礼的怎么又上门了。”

    如果是在西疆,亲戚们、将士们这种,容氏看着很欢喜,可是看看手中礼单上的落款,乐业侯府、守成侯府、承平伯、安定伯、平川伯,没有一个是谢家现在愿意往来的。

    容氏板着脸,谢雨霖要东要西的,就找曾宝莲。

    曾宝莲和以前的闺友左秀芬在说话,今天是二姑娘的好日子,大家乐一天,曾宝莲只邀请左秀芬,提前告诉她做些寿面送来就行。

    左秀芬又赶着做了一双寿字鞋面,谢雨霖一进来就相中,缠着曾宝莲赶紧给她做鞋,左秀芬笑道:“二姑娘,这个拿不出手,我是拿来请少夫人看看,再量过你的鞋样子,我做出来送你。”

    谢雨霖不答应:“嫂嫂做。”

    直到丰年进来回话:“开江侯,侯夫人和孙少爷前来道贺。”

    谢雨霖耸耸肩头:“挨打的又来了。”

    谢润对着树上看,让丫头给她再摘个花枝子。

    曾宝莲迎接开江侯夫人,谢雨霖才没有继续纠缠。

    书房里,镇西侯和妻子同样的不满:“你个老鲁真真讨厌,为什么把我女儿的生日到处说?”

    “哈哈,我等着看笑话,我特意这么早来,就等着看个好笑话。知道吗,我让人打听那三个不要面皮的怎么办,东王府像是也要来人,哈哈,与你有往来了,接下来看你怎么应对这局面。”

    镇西侯漫不经心:“没什么应对,我就是来看看,看过我就走。”

    “我也没指望听你的真心话,你就不说吧。”鲁临离他最近的地方坐下来,挤眉弄眼:“在看笑话以前,我有两句真心话对你说说。”

    “说吧,应该不是象牙。”

    鲁临嘿嘿:“要我看,不是象牙却是个金龟。”

    “嗯?”镇西侯奇怪。

    “老谢,我比你大十几岁,差出一辈儿呢,以后我管你叫大侄子,你叫我叔父。”

    镇西侯眉头一拧:“放屁!”

    “不放屁,是我孙子相中你家二姑娘了,你要不改辈分,这亲事可怎么成。”

    正厅上,容氏也对着鲁康错愕:“你叫我什么?”

    鲁康再次行礼:“侄儿见过婶娘。”

    容氏和曾宝莲一起呆若木鸡,这又算什么?公然的羞辱吗?

    开江侯夫人不慌不忙,笑顾鲁康:“你玩去吧,自己偷着也来过,想来知道姐妹们在哪里。”

    回头对着容氏笑容满面:“我来慢慢的解释。”

    书房里,镇西侯火冒三丈:“你孙子相中我女儿,我就挫一辈儿,你要是相中我姑婆,我是不是要管你叫爷爷?这不是胡扯么。”

    “你姑婆指不定七老还是八十,我不要。”鲁临大义凛然。

    镇西侯冷笑:“我真的有个姑婆今年四十,俊着呢。”

    鲁临一拍胸膛:“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说当你叔父,就只当你叔父。”

    ------题外话------

    谢谢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