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寨民会社

结交须黄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人在大明有事烧纸最新章节!

    二十一章被屏蔽了

    王端认为这一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月二十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已经一个月没有下雨了。

    众人在王化元家的大厅内坐定,叶明申将成立“组织”一事说了,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朱守新率先说道:“道生,老师,既然要筹建乡勇,是否先考虑筹建军民府,否则以什么名目统领乡勇?”

    “开府建牙何异于造反!”叶明申驳斥道,但他也认为组建乡勇需要一个领导机关,“我们本就是结寨自保,便以寨民公会为名目吧。”

    明代后期已经有大量的乡民自治组织出现,一般称为乡约或约会。

    “那叫什么名字?”王端对这一点非常关心,一个好名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旗山水寨乡约公会如何?”

    王端对朱守新的提议非常失望,这特么是什么名字,就算不能叫“官府”“军民府”之类的,好歹也取一个拉风一点的名字嘛,怎么能叫“约会”呢,传至后世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旗山寨民公会怎么样?”王端提议道,原想说【人民大会】的,本能的恐惧使王端改为【寨民公会】。之所以如此,21世纪的某些恐惧已经深深烙在了王端的潜意识里。

    叶明申轻轻念道:“旗山寨民公会,旗山寨民……旗山公会,就名旗山公会吧。”

    朱守新兴奋地叫道:“旗山公会好!”

    “呃……”王端纠正道,“正式的称呼是旗山寨民公会,表明咱们的组织来源于寨民,是寨民组织了旗山公会。”

    王端清晰表明了旗山公会的权力来源,变相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他决定走一条新路,而不是去从朝廷那里寻求合法性。

    众人低头思索,他们没有想到王端会有这种奇思妙想。

    建立旗山公会,将王化元大宅子改为公会办公厅,以后众人就在这里办公。

    接着讨论军队用什么名号。

    “军队便叫【旗山乡勇营】如何?”

    这个时代,【营】是一个宽泛的称呼,可单指一营,也可作为军队的统称,比如【京营】、【三大营】。

    但王端不同意,“正式称呼为【旗山寨民保安军】,简称为【旗山民军】,【保安军】。”

    最后决定正式的名字为【旗山保安军】。

    本着以文御武的传统,旗山保安军由旗山公会统领。

    既然要成立旗山寨民公会,自然要旗山寨民参与进来,但是商鞅有言:“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老百姓嘛,对他们的命运安排,还是晚一点知道为好!

    王端思量一番,决定先成立组织,然后再告诉寨民有组织了。

    公会成立了,自然要选办公地点和任命管理人员。地点便选在王化元的宅邸,将宅子稍加改造,把前厅作为寨民公会办公厅,这事就成了。

    “公会设会主一人,副手若干。道生为会首……”叶明申的意思是王端做会首,他则为副手,但他得谦虚一下。

    王端明白,“老师,我的意思是会首并不直接管理实务。会首下设立公事总堂,设立总堂官一人,堂下设各堂,各堂分管户籍钱粮之类的事务。”

    朱守新马上接话,“东主这个创议秒啊,东主为会首,叶先生为总堂。”

    叶明申谦虚,大家再三推举,他只好接下这副担子。

    叶明申原想设立六堂,但王端认为需要细分,就设立了汇贤堂、教育堂、保安堂、执法堂、农业堂、工业堂、商业堂、财务堂、民政堂、勤务堂,共十堂。九堂外另设立情报司。

    十堂一司,首重的就是人才招募和任免,所以列汇贤堂为第一。

    教育堂掌管人才的培养,下设旗山寨学和旗山军校,专注于人才的培养。

    保安堂负责指挥旗山保安军。

    执法堂负责制定寨民约法和执行法律。这时候可没有三权分立。

    农业、商业、工业三堂分管农、工、商,自不必赘述。

    财务堂管水寨的税收、公费等一应开支,还负责钱粮的存储,物资的采买。

    民政堂负责统计户口和婚丧嫁娶、社会救济等工作。

    勤务堂负责相当于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公会的后勤工作。

    商议到天色微黑,众人这才散去。

    第二天一早,郑邱和耿六来报。原来这郑邱前去追击王蛟,一路追杀到沈丘界首一带,被留任泽的贼人老寇准所阻,本意要带兵撤回,正好耿六找到他,要求他一起带兵到挽马泽,请商人陆宁来旗山寨。

    留任泽老寇准联番劫掠挽马泽一带,陆宁深受其害,求救于官府而官府没有能力剿除老寇准,所以陆宁一直希望能找到外援。正好郑邱带着五百弓骑来见,陆宁一看旗山寨兵强马壮,就决定跟郑邱走一遭。

    “可先请叶先生接见陆宁,”王端还要锻炼身体哩,现在不锻炼不行啊,家中有两个女人要他伺候,即使年轻人也吃不消啊!

    王端吃过早饭,开到办公厅。叶明申正合陆宁相谈甚欢,见王端来了,将陆宁介绍给他。

    “道生,这位是家住挽马泽的陆宁陆先生。”

    两人互相见礼,请陆宁上座,正好朱守新、郑邱等人都到了,便开始“上班”。

    昨天确定了要设立十堂一司,今天商议任命各堂堂官。

    “既然委托叶老师担任总堂,堂官的任命就听叶老师的。”王端率先表明立场。

    叶明申拱手,其实他和王端已经交流过名单,所以直接公布了任命

    总堂叶明申兼任执法堂堂主;朱守新任汇贤堂堂主;管培生任教育堂堂主,兼任民政堂堂主和水寨镇长;黑牛任保安堂堂主,兼任情报司长;程掌柜程文兴任商业堂堂主;孔塞任工业堂堂主;刘管家刘忠臣任财务堂堂主,兼任勤务堂堂主;陆长富任农业堂堂主。

    叶明申解释道:“大家也清楚,现在人手不足,大家不得不身兼多职。新民兄为汇贤堂堂主,可要抓紧寻觅人才。”

    朱守新拱手称是,叶明申又继续说道,“这几个堂官中,对于陆长富大家还不太熟悉,陆长富就是卖寨子给会主的陆员外,他家中有千亩良田,也精通农事,所以委任为农业堂主。”

    对王端来说,这几个人他都熟悉了,用着也放心。如今定下各堂堂官,王端可以松一口气了。他刚想要回家挺尸,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叶总堂首先询问如何分清王端的私产和旗山公会的公产。

    这是个大问题,叶明申等人的薪水一直是王端在支付,保安军士兵多数也是王端的纸人家丁,现在本不着急讨论这个问题的。

    叶明申说道:“公会之事就是公务,再由道生私人出钱就不合适了。保安军取保境安民之意,是地方士民同心协力,共筹共建的,应当算是公产,应该征收税赋来养文武。”

    旋即又说道,“寨中现在有872户,3620口,年十六以上,四十以下壮丁620人,可以当兵吃饷的不足500人。水寨周围有熟田三万亩,麦熟后可收粮四万石。道生的家丁有6000人要编入军队,现在治下兵多民少,即使征税也入不敷出,所以还需要道生出钱。”

    王端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如果公私分得太清,自己的会首就是个谁人都可以坐的头号交椅,随着“七七”到来,以后自己很难再获得纸人家丁,而保安军会不断扩张。今天保安军有6000人,半年后可能会有两万人,到时候自己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没准有一天,一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家伙,叫嚣着“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自己岂不是要滚蛋了?

    如果把保安军当做王端的私产,就会产生一个大问题。治下之民算什么,他们凭什么缴纳税赋,叶明申等人又算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没有方法,一是王端做皇帝,到时候来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解决了,但现在他还不是皇帝,也没有正式脱离大明。

    二是学习建奴,大搞“包衣制度”,大家都算王端的奴才。

    可叶明申们愿意吗,寨民们愿意吗?难道王端再颁布一个《逃人法》?

    “咳咳……”王端清清嗓子,笑道,“干嘛分那么清,现在也分不清。最重要的是咱们是做大事的,要考虑长远。我的就是公家的,公家不足,我从家里往外拿。都放心吧,还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等着咱们搭救,现在别分什么你的我的,以后我有份,你也有份,大家都有份!”

    聪明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税赋相当于户部的国库,王端的私产相当于皇帝的内库。

    叶明申笑道:“但公事还是要公办的,今天要拿出个规矩制度来的。税赋还是要征收的,诸位看田赋和丁税……”

    “打住,”王端对明代的税收制度有一定了解,更知道其中的弊端,他要借这个机会改变税收制度。

    于是说道,“以后实行摊丁入亩,不再征收丁税。全国所有的土地一律征收,不再给任何人免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众人大吃一惊,这是要“变法”,而且是千年未有之变法!

    王端心中叹道,哎,我也知道你们不愿意,可现在不把制度设计好,以后再想改革就难了。

    “我知道诸位先生是怎么想的,但大家也知道明官府为什么税收连年减少,归根到底还是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少数士绅手里,他们又利用自己的特权逃税,于是税收连年减少,这些先生们比我清楚。所以,今天咱们先把规矩定下来,以后按规矩办事,不论是谁,不论有多少土地,一律纳粮服役,谁也不能少一分!”

    说道这里,王端情绪激动,站起来说道:“先生们,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后人受益数百年;一个坏的制度,同样可以让后人受害数百年。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再说,征收的税赋多吗,还比不上土豪牙缝里的残渣哩!但这些税赋却可以让官府有能力养官吏、养将士,灾荒之年可以救急百姓。相反,免税只会助长士绅的贪婪,造成土地进一步集中到他们手里,税收又进一步减少。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流民,朝廷若不救急,他们一变为乱民,所以土地集中后朝廷的开支就会增加。税收减少,开支增加,朝廷左支右绌,到最后财政崩坏!所以,以前的规矩如何我不管,以后的规矩我来定,必须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陆宁拱手道:“会主高见,老朽实在佩服。一体纳粮才是为天下人谋太平的良政!所谓不谋百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诚斯言哉!”

    众人俯首,王端回礼。

    叶明申忧心道:“此政一出,士大夫必疑我。”

    “总堂所虑也有道理,但不需担心。部分士绅会反对此政,真正有见识的反而会闻之则喜。何为士大夫,寒窗十年一跃龙门才能成为士大夫,这龙门只有一座不是,只要天下只有我们这一座龙门,还怕良政不行?”

    陆宁一席话算是把大事说开了,众人心领神会,他们的鼎食之路已在眼前!

    只有叶明申厌恶不已,他不愿意看到王端做反贼,也看不上陆宁这样的人。前面有一个惑主的耿六,又来了一个奸佞陆宁,怎能不让他头疼!

    陆宁又道:“现在河南、南直隶黄淮地域,千百万亩耕地都是无主之地,完全可以先行招募流民耕种,先定下两成地租,耕作满五年可获得地契;有主之地三十分税一。”

    王端道:“这个税率太低,按照一亩两季两石计算,才征收一斗粮食?我记得古代谁说过,十税一才是良政。”

    叶明申笑道:“战国纷乱,往往十税三四,所以孟子说十税一可以称尧舜了。不过今日不同往日,百姓所苦的不是征税,而是杂税、征派、运粮等等。如果正税就达到一成,地方上再私自加征,到时候怕……”

    王端大笑,说道:“咱们想太多了,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考虑到后世都不正农业税了,王端决定变更一下,“现在是乱世用兵,没有饷银可不行,就先定下三十税一为正税,三十分之二为保安税吧。”

    管培生道:“不如先从水寨开始,观察农民反应再做更改。”

    众人同意,但叶明申却忧心忡忡,他想到历史上的几次财政改革,每一次出于减轻民众负担为目的而进行的税收改革,到最后无不是加重了民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