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种土豆

夏虫之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冰岛崛起最新章节!

    儒略历1628年7月5日下午,天空中下着淅沥沥的小雨,让炎热的空气变得微微凉爽。

    现在是小冰河时代,文兰的夏天也不算酷热难耐,一场雨让人找到了久违的春秋时节的感受。

    昨天晚上的关于讨论白奴管理和成立维京雷当的会议开到半夜幽静时才结束,每一个参会的人都感受到了哈达尔准备大干一成的雄心壮志,同时感受到“维京雷当”这个组织背后强大的能量,他们激动的离开哈达尔堡,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仍然辗转反侧的一两个小时才带着复杂的情绪睡着。

    今天早上哈达尔和海格等领导们在广场上先给所有的冰岛人和白奴开会,宣布了成立维京雷当的事情,然后讲解相关事项,最后宣布新任的七位阿塘桨首。

    接着七位桨首出现带着各自阿塘的白奴去按照所分到的区域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伐木、采石、种植、捕猎、采集藤草等。每周还有一天要负责赫鲁特城的建造事项。

    奥拉夫带着皮克库先给自己的八十名白奴进行训话,然后吩咐其中的几名少年儿童跟着自己做仆从,跟随皮克库,然后就带着所有人先去石洞仓库取了从阿姆斯特丹带回的几种植物种子和耕种工具。

    接着就到赫鲁特城东侧河湾附近去开垦土地。

    赫鲁特城周围的土地都算不错,因此已经被开垦了几百英亩了,但是最肥沃潮湿的东侧河湾却没有被开垦种植,因为原本海格堡的白奴们种的粮食都是耐寒的黑麦,不能适应河边的潮湿环境,因此即便河湾沿岸的土地有几十英亩且最肥沃,可是被开发的也不足十分之一。

    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一户农民最多只能种植20英亩的土地,而且受限于粮种原始、地力不足所以一英亩地只能种植后世不足一亩的株数,因此在这个世界观看农田就会有一个印象——草盛豆苗稀。

    如果种植黑麦燕麦等粮食,一英亩(6亩)土地年产量有一百多磅,打成面粉仅有一百磅不到,一家几口人一年的口粮就要六七英亩的粮食,加上交税和平时开销,正常家庭非得种植十英亩以上的土地才能养活一家人,而且日子还要紧巴巴的过。

    文兰的土地不少,目前赫鲁特城周边已经开发了不少耕地,早就种上了黑麦和一些萝卜、甜菜之类的蔬菜,加上丰富的鳕鱼资源,一千人自给自足绝对不成问题。

    可是奥拉夫却知道,目前西方的农业种植技术落后,粮种培育技术也原始,粮食产粮比起同时期的大明就要低不少,他虽然寄希望与未来从东方淘来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可是在得到这些高科技指导书之前奥拉夫还是想要做些什么来提升文兰的生产力,解放被落后生产力束缚到土地上的大量白奴,让冰岛人和白奴们能够腾出人手去做其他的事情。

    生产力有限,奥拉夫也不懂农业先进技术,所以在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从种植农作物上着手,现在除了小麦大麦黑麦等,是和文兰气候的农作物还有大豆黑豆,不过这些农作物产量都有限。

    现在处于小冰河时代,全世界的农业产量都在降低,因此引起天灾人祸,让本就穷途末路的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然后几十年后的康乾盛世借着小冰河结束的东方和红薯土豆突然涌现,靠着番薯的高产量解决百姓的口粮问题,形成了虚假繁荣,最终创造了四万万人口。

    奥拉夫的目光就放在了现在东西方虽然都有所种植但都没有受到重视的红薯、土豆上面了。

    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奥拉夫跟随乌拉夫一起购买各种菜种、植物种子的时候也买了一些红薯和土豆,这些植物目前在欧洲基本上以观赏为主,土豆能开小黄花,英格兰地区还有人吃叶子,红薯则只是纯粹绿叶植物,目前也有部分人食用根茎,也就是红薯,但是毕竟是拉丁美洲传来的新事物,敢于尝试的人还是不多。

    奥拉夫很清楚的记得,在几百年后的天朝一亩地红薯和土豆都能创造五六千斤到七八千斤的产量,那一亩的产量足以养活十口人一年不成问题,现在的土豆和红薯品种自然不如后世的好,可是一亩能有一两千斤的产量绝对不成问题。

    换算成英亩,那就是一英亩能收获万磅以上的口粮,只要能种个百十英亩的土豆红薯就足够养活赫鲁特城的所有人了。

    而种植一二百英亩的土地只需要一个小生产队的人数就行,这可就能节省出八成以上的人口去进行其他劳作工作,能节省大半的生产力,为赫鲁特城的发展提速两倍甚至更多。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几十年的接班人,奥拉夫很清楚的记得伟大领袖说过的人口就是生产力,好的政党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时间和实践证明,那个伟大的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发展人口解放生产力,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指导理念是无比的正确。

    奥拉夫现在想要发展文兰,把这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建设起来,靠着千把口人几乎不能完成,但是如果能把大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那就会提升建设发展速度。

    奥拉夫个人认为他的决定很有意义,所以就带领手下一阿塘的白奴去土地肥沃潮湿的河湾,先吩咐他们翻土,然后把已经切割成块的土豆、红薯种在松软土壤里面,大概半个手掌的深度,要求皮朝上,然后再浇水。

    八十多名白奴里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只有三分之一,不过男女都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年龄跨度在十七八岁到四十岁之间,年幼的孩童少年只有九人。

    现在九名孩子里除了三个不足十岁的跟在奥拉夫身后,另外六个也跟着父母,混进了七十多名种地的老手中。

    白奴们由各自的小队长和队长带领分散开来去翻地,埋种,浇水,最耗力量和体能的翻地的火全部由男性和健壮女性来做,偏瘦弱一些的女性和少年就把红薯、土豆种进去再浇水。

    奥拉夫知道红薯和土豆的种植要打上土埂,一道道平行的土埂深处是红薯、土豆的种子,土埂中间变得低洼可以在雨后储存雨水,这种原理奥拉夫也不甚明白,可是他知道后世这么种这两种高淀粉含量的高产农作物必然是有道理,因此他也要求白奴们按照他记忆中的样子打上一道道土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