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序列编制(九一八前后)

紫色蔷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抗日之铁血兵王最新章节!

    一、日本侵驻东北的关东军关东军的由来和组建

    日俄战争持续了1年5个月,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根据双方所缔结之“朴茨茅斯条约”有关条款规定.俄国将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与关联租借权的一切特权以及长春、旅顺间之铁路及一切支线均无条件地让与日本。

    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在我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于1905年10月18日,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由陆军大将大岛义昌任总督。都督府内设陆军部。

    历任都督及参谋长为:

    关东都督府(辽阳)

    总督大岛义昌大将(1905年10月18日任职),参谋长落合丰三郎少将。

    关东都督府(迁旅颠)(1906年8月1日)

    都督大岛义昌大将(1905年10月18日任职),参谋长神尾光臣少将、星野金吾少将。

    都督福岛安正中将(1913年4月26日任职),参谋长柴胜三郎少将、福田雅太郎少将、西川虎次郎少将。

    都督中村觉中将(1916年9月15日任职)、参谋长高山公通少将。

    都督中村雄次郎中将(1920年7月31日任职)、参谋长滨面又助少将。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我国的东北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从1907年起,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1919年4月12日,日本改关东都督府为关东厅。

    为加强军事侵略的领导,日本侵略者以原都督府之陆军部做基础,关东军司令部,实行军政分治。

    关东军历任司令官、参谋长(司令部设旅顺)

    司令官立花小一郎大将(1919年任职)、参谋长滨面又助少将。

    司令官河合操中将(1921年任职)、参谋长福原佳哉少将。

    司令官尾野实信中将(1922年任职)、参谋长川田明治少将。

    司令官白川义则中将(1923年任职)。

    司令官武藤从义中将(1926年任职)。

    司令官村冈长太郎中将(1927年任职)、参谋长三宅光治少将。

    司令官烟英太郎中将(1929年任职)

    司令官菱刘隆中将(1930年任职)

    司令官本庄繁中将(1931年任职)、参谋长桥本虎之助少将。

    关东军的任务和驻扎师团变更情况(1909-1931年):

    第16师团从日俄战争后至1909年

    第14师团1909年。

    关东军的任务是:统帅关东州及南满陆军各部队,保卫关东州及在南满之铁路。关东军师团分驻于宽城子(即长春)、公主岭、奉天、辽阳、海城、旅顺等地。驻军采取轮换制,基本两年一换防:

    第1师团1909-1911、第10师团1911-1912、第5师团1912-1913、第2师团1913-1915、第17师团1915-1917、第7师团1917-1919、第16师团1919-1921、第15师团1921-1923、第6师团1923-1925、第10师团1925-1927、第14师团1927-1929、第16师团1929-1931、第2师团1931-1931年的关东军:

    按照1927年7月日本东方会议所确定的侵略方针和步骤,关东军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兵力为1万余人.编制序列: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参谋长三宅光治少将。

    第2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步兵第3旅团旅团长长谷部照倍少将(驻长春):步兵第4联队联队长大岛陆太郎大佐、步兵第29联队联队长平田幸弘大佐。步兵第15旅团旅团长天野六郎少将(驻辽阳):步兵第16联队联队长滨本喜三郎大佐、步兵第30联队联队长坪井善明大佐。骑兵第2联队联队长若松晴司中佐、野炮兵第2联队联队长河材圭三大佐、工兵第2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花井京之助大尉。

    独立守备队队长森连中将:独立步兵第1大队大队长小河原浦洽中佐、独立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岛本正一中佐、独立步兵第3大队大队长岩田文男中佐、独立步兵第4大队大队长板津直纯中佐、独立步兵第5大队大队长田所定右卫门中佐、独立步兵第6大队大队长上田利二郎中佐。

    旅顺重炮兵大队、关东军宪兵队等。

    混成第39旅团(1931年9月19日由朝鲜侵入中国东北)旅团长嘉村达次郎少将:步兵第77联队联队长中岛铁藏大佐、步兵第78联队联队长山县乐水大佐、骑兵第28联队第2中队中队长谷顺造大尉、野炮兵第26联队联队长池野松二大佐、工兵第20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石衍和郎大尉。

    混成第4旅团(同年11月16日派遣)旅团长铃木美通少将:步兵第5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蹉峨亮吉少佐、步兵第31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田边助友少佐、步兵第17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田上八郎少佐、步兵第32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横泽荣次郎少佐、骑兵第8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戒田达一大尉、野炮兵第8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小鸠好信少佐。

    第20师团司令部(朝鲜军,同年12月27日派遣)师团长室兼次中将、参谋长森正六大佐。飞行队长长岭龟助大佐。

    混成第8旅团(同年12月17日派遣)旅团长村井清规少将:步兵第39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小林操少佐、步兵第40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宫崎富雄少佐、步兵第10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山本准一少佐、步兵第63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船津万六少佐、骑兵第63联队第2中队中队长不破直治大尉、野炮兵第10联队第1中队中队长门司藏六大尉、工兵小队小队长小杉义藏少尉。

    混成第38旅团(同年12月27日派遣)旅团长依田四郎少将:步兵第73联队联队长鹤见俊太郎大佐、步兵第76联队联队长户波辩次大佐、骑兵第27联队联队长古贸传太郎大佐、野炮兵第25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中林袈裟吉少佐、工兵第19大队大队长佐藤高安大佐。

    1932年的关东军: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参谋长小矶国昭少将。

    第2师团。第1、2、3、4、5独立守备队。第20师团司令部及混成第39旅团。混成第8旅团。混成第4旅团。混成第38旅团(编制同前、略)

    第8师团(同年4月5日派遣)师团长西义—中将、参谋长小林角太郎大佐。步兵第4旅团旅团长铃木美进少将:步兵第5联队联队长谷仪一大佐、步兵第31联队联队长安川三郎大佐。步兵第16旅团旅团长林茂清少将:步兵第17联队联队长佐藤文二大佐、步兵第32联队联队长佐藤正三郎大佐。骑兵第8联队联队长三宅忠强中佐、野炮兵第8联队联队长广野太吉大佐、工兵第8大队第1中队中队长小泉于苑弥大尉。

    第10师团师团长广濑寿助中将、参谋长平野博大佐。步兵第8旅团旅团长村井吝规少将:步兵第39联队联队长舟桥茂大佐、步兵第40联队联队长冈村元大佐。步兵第23旅团旅团长中村清少将:步兵第10联队联队长人见顺七大佐、步兵第63联队联队长中村音吉大佐。骑兵第10联队联队长松田仁三郎大佐、野炮兵第10联队联队长谷口元治郎大佐、工兵第10大队第1中队中队长小室钟太郎大尉。

    第14师团(同年4月30日派遣)师团长松不直亮中将、参谋长大串敬吉大佐。步兵第27旅团旅团长平松英雄少将: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田中静一大佐、步兵第59联队联队宫村俊雄大佐。步兵第28旅团旅团长平贺贞藏少将:步兵第15联队联队长甘舶重太郎大佐、步兵第50联队联队长冈原宽大佐。野炮兵第20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平山兴示郎少佐、工兵第14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熊泽忠喜大尉、轻重兵第14大队第4中队中队长江田定文大尉。

    第1、4骑兵旅团、关东军飞行队等。

    1933年的关东军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参谋长小矶国昭少将。

    热河作战参战序列(同年2月编成):

    第6师团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中将、参谋长佐佐木吉良大佐。步兵第11旅团旅团长松田国三少将:步兵第13联队联队长鹫津松平大佐、步兵第47联队联队长常冈宽治大佐。步兵第36旅团旅团长高田美明少将:步兵第23联队联队长志道保亮大佐、步兵第45联队联队长迎专八大佐。骑兵第6联队联队长神代菊雄中佐、野炮兵第6联队联队长城岛荣兴大佐、工兵第6大队第1中队中队长高岛直一大尉、骑兵第10联队联队长松田仁三郎大佐。

    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参谋长小林角太郎大佐。步兵第4旅团旅团长铃木美通少将:步兵第5联队联队长谷仪一大佐、步兵第30联队联队长早川止大佐。步兵第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少将:步兵第17联队联队长长獭武平大佐、步兵第32联队联队长田中清一大佐。骑兵第8联队联队长三宅忠强中佐、野炮兵第8联队联队长广野太吉大佐、工兵第8大队第1中队中队长小泉于菀弥大尉、临时派遣第1战车队队长百武俊吉大尉、临时重炮兵中队队长山村新中佐、列车重炮兵队、关东军自动车队。

    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服部兵次郎少将:步兵第25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蠊江正太郎少佐、步兵第26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宫本德—少佐、步兵第27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松野尾胜明少佐、步兵第28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米山米鹿少佐、骑兵第7联队第2中队中队长高栋佐太郎大尉、野炮兵第7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高森孝平少佐。

    混成第33旅团旅团长中村馨少将:步兵第10联队联队长入见顺士大佐、步兵第63联队联队长饭冢朝吉大佐、步兵第39联队混成大队大队长北洋贞治郎中佐、步兵第40联队联队长冈村元大佐、野炮兵第10联队联队长谷口元治郎大佐。

    骑兵第4旅团(配属第6师团)旅团长茂木谦之助少将:骑兵第25联队联队长山冈洁大佐、骑兵第26联队联队长黑谷正忠大佐、飞行队队长牧野正迪大佐。

    伪满军、洮辽军、暂编第2军、独立第1旅团、护国游击军。

    第14师团师团长钿俊六中将。

    第7师团一部

    骑兵集团:骑兵第1旅团

    独立守备队。

    总兵力约4万人。年初第6、8师团入侵热河等地,以武力胁迫国民党当局签订《塘沽协定》后,第6、8师团于6月中旬相继退回东北地区。

    1934年的关东军

    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大将。

    这一年,时值其部队轮换,第6、8、14师团均奉令回到日本,新调入东北的部队为第3、7、16师团。

    第3师团师团长埝彦王、第7师团师团长佐藤子之助(继任杉原美太郎)、、第16师团师团长浦穆。独立混成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1、4旅团)、第1、2、3独立守备队。

    1935年,编制同上,另飞机约80架,总兵力近5万人。

    1936年的关东军

    本年关东军司令官易人,部队轮换,第3、7、16师团回日本,当年的编制序列: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坂垣征四郎少将。

    第1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第9师团师团长山冈重厚中将、第12师团师团长清水喜重中将、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10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1、4旅团)、第1、2、3独立守备队。

    1937年2月10日,按日本军部关于部队交替和派遣的命令。4月,由日本国内派来第2、4师团。5月,第9师团返回日本。此时,在东北日军为4个师团。这些师团由于在日本国内留下一部分留守部队而缩小了编制。师团编制定员为10583名。比其国内师团少1275名。

    1937年7月的关东军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

    第1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第4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第12师团师团长山田乙三中将、独立混成第1旅团旅团长酒井镐次少将、独立混成第11旅团旅团长铃木重康中将、第1、2、3、4、5独立守备队、骑兵集团(骑兵第1、4旅团)、骑兵第3旅团、关东军飞行集团、铁道线区司令部、旅顺要塞司令部、关东军宪兵队

    二、日本在中国的驻屯军

    日本在中国驻屯军的由来及驻屯军的扩建

    1904年(光绪21年,辛丑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9月7日强迫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第9款规定:中国应允诸国(指美、英、俄、德、日、奥、法、意、荷、比、西)留驻军队,以保海道至京师无断绝之虞。约定日军应为4百人。同年11月24日,日本派出“清国驻屯军”,由司令部、北清驻屯各部队、上海驻屯步兵大队编成。1913年10月,改称“中国驻屯军”。1927年4月,“中国驻屯军”辖天津、北平(今北京)驻屯步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驻屯军”增加了工兵、通信兵以及炮兵等分队。到1935年5月,北平驻屯步兵为2个中队,天津驻屯步兵为8个中队,山炮兵1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分布在北宁铁路沿线地区。

    1936年4月17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会议决定加强“中国驻屯军”,18日发布陆甲第6号军令,“中国驻屯军”改编后的序列:

    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郎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中国驻屯军第2联队联队长萱鸠高大佐。

    中国驻屯军炮兵联队联队长铃木率道大佐、中国驻屯军骑兵队队长野口钦一少佐、中国驻屯军战车队队长福田峰雄大佐、中国驻屯军工兵队、中国驻屯军宪兵队、中国驻屯军通信队。

    驻屯军兵力也由1771人增至5774人。同年5月6日,日本陆军部又发布了临参命第51号,规定“中国驻屯军”的任务是,维护日本在华的利益,必要时使用兵力。同时,关东军将兵力一部部署在长城线南侧.必要时出动兵力。为此,“中国驻屯军”将主力部署在北平、天津、塘沽、滦州(今滦县)、秦皇岛及榆关义(山海关)之间铁路沿线。

    为了扩大对华侵略战争,日本政府在同年5月1日修改后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中确定了作战方针:一旦有事,制敌机先。迅速达到战争的目的和陆海军协同行动,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谋求速战速决。同时.还确定对中国作战的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等。同年6月2日,其陆军部制定的《昭和12年(1937年)度的对华作战计划》中规定:“在对华北作战时,除过去的2个军(5个师团外),根据情况再增加3个师团,必要时还可能在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进行作战;对华中方面,原来计划以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但是这方面的中国军队增加了兵力…因此,计划调新编的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以上系日本蓄谋扩大侵华战争的方针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