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闲庭对弈

弦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李元霸别传最新章节!

    李元霸看着褒姒进房睡去,自己又在长凳上打坐了一个多时辰才收功,侧躺睡去。睁开眼时,天已微明。起身推门出去,走出院子外,信步所之。

    往东顺着小径而行,走了百十几步,眼前出现一个阔大平台,三面临水,设有石栏。凭栏环顾,见东面有楼阁掩映树丛中,晨雾缭绕。又见平台左侧有一观亭,亭额上书“闲亭”二字,亭面高出平台几尺,他走过去,拾级而上。

    站在亭中,见北面则为环山,高约数丈,壁上刻有“楚公山庄”四个字。西边则为用膳之所。中间为一湖泊,宽数百丈,环绕平台,接以曲桥回廊。山青水碧,楼台隐约,人在其中,如在仙境一般。心道:“这楚公山庄真如世外桃源,人生富贵莫过于斯,闲居于此,夫复何求?”此时,一阵清风拂面,顿觉心旷神怡。转念又想:“如今时逢乱世,如此清静之景,也不过偏安一时。恩师要我送信给杨府,定然对未来之事有所预见,却不知这杨恩公是何等样人,将要何为,以至恩师要致信于他,似有警戒之意。”一时百思不得其解。

    拿出手中折扇,心念一动,便在平台上练了一会白羽扇法。他翩翩而起,模仿王通招式,居然意到扇到,颇得其中玄妙。他想起恩师牧道人所说的话,玄竹杖法刁钻古怪,有入魔之兆,而白羽扇法灵动之极,飘若羽仙,的确大有可玩味之处。心道:“玄竹杖已给小师妹王蝉儿,日后当多习扇法,以备不时之需。”练了半个多时辰,忽感身背疼痛,方停下歇息。转身看湖上烟雾也渐散去,四周现出亭台阁楼。

    徘徊亭上,凭栏而观。想起自己自幼离家,随恩师牧道人修行。他本性懒散,与世无争。他虽然修行多年,可是少年心性,随波逐流,尚未立志,一切多任性而为。自出江湖,本意洒脱不拘,虽受师命,却不愿为尘事所累。他自玄竹谷出来,数月之间,却遭遇不少事,已然身不由己。如今江湖上人皆以为自己能解《玄武秘笈》,可是自己对此,竟毫无知觉,不知其中究竟隐藏什么秘密。自己身为名师之徒,却无名师之能,每每临敌,多为侥幸。。一旦出了杨府,定然凶险多多。未来前程如何,未可知也。想到尚有许多事缠绕不去,心中忽然涌上一股莫名忧虑,叹息一声,不觉发声吟道: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往事云雨散,

    积意如山丘……”

    正自感慨,不想忽听背后有人拍手赞道:“好句!”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丽人袅袅而立,云发轻挽,面带微笑,仪态娴雅之极。原来是杨离竟站在身后五步之外,不知她几时到来。身后远远站着两个侍婢。

    李元霸忙躬身拱手道:“杨小姐早。”

    只见杨离笑道:“你不是更早么?李公子真是风雅的很呢,一大早的便到这里挥扇起舞,临水吟诗,咯咯。”一面走过来,自在亭中一张石桌边坐下。

    两个侍婢早将一张锦绣坐垫拿来,放在石凳之上,杨离这才转身坐下,回眸对李元霸笑道:“公子请坐!”侍婢又将一个坐垫放在对面石凳,对李元霸作个请状,然后转身退去。

    李元霸看到绣花坐垫,似为女儿用具,心道:“这杨大小姐竟如此娇贵,立行坐卧皆不离丫头。”一时迟疑,并未上前就座。

    杨离似看出他心思,抿唇一笑,道:“李公子若嫌坐垫碍事,随便坐坐也罢。却非我天生娇矜,只是身子一向虚弱,挨不得冰凉东西。让公子见笑了。”

    李元霸道:“不敢。”见杨离如此说了,便顺势在坐在绣垫上,隔着六合石桌,与她相对而坐。

    杨离眼看着他,问道:“公子昨晚可睡得好?我家是简陋了些,照顾不周,还望包涵。”

    李元霸笑道:“楚公山庄,何陋之有?昨晚睡得颇香。”

    杨离看着他,脱口道:“有佳人在侧,岂有不香?嘻嘻。”以袖掩口,面露俏皮之色。其实她昨夜故意让李元霸和褒姒同房,看他二人究竟什么关系。然后悄悄派人窥探,谁知李元霸居然未与褒姒同床。心中惊讶,对他更是刮目相看,认定他是个有君子之风的男子。又见他晨练武功,对景而叹,更觉其人非常。竟不把他当外人,忍不住出言打趣。

    李元霸道:“多谢杨小姐挽留,令在下得宿此人间胜境……”

    杨离笑道:“李公子也乃世家子弟,什么不见过呢。我家这些摆设,也不足为奇。你若不嫌,姑且将就住下。你身上受伤,须慢慢调理,有褒姑娘在你身边照看,一定能早日康复。”

    李元霸微笑不语。

    杨离忽道:“公子可能手谈?”古代将下围棋称为手谈。

    李元霸点头道:“曾跟恩师学过。”

    杨离笑道:“今日大好,风和日丽,不如你我下一局如何?”

    李元霸道:“围棋之道,在下虽略知一二,可是当年在山中修行,常无人可对,早生疏了。”

    杨离喜形于色,道:“公子不必过谦,就算你陪杨离下一局罢。”原来她平时读书之余,便自下围棋,以此为乐。往日有父兄在家,她常拉来陪自己下,自父兄外出督运之后,便无人陪她玩了。见李元霸也会下棋,一时兴起,当即招来侍婢,命之速拿围棋来。

    一名侍婢过捧在茶具,倒上两杯茶水。另一名侍婢则拿来围棋盘,轻轻放在石桌之上。然后都退去亭子,远远站出一侧侍候。

    李元霸见棋盘乃用一种紫色木材所制,显是名贵之极。棋盘仅有十七道,棋子竟以温玉琢成。两个按棋手对弈的规矩,捉棋定先。杨离获单,执黑先下。将一个黑子轻轻拈起,放在自己面前的星位上。李元霸微微一笑,拿起白棋,随之落子,挂在一个星角之下,意取守势,古趣盎然。这是今已失传的古棋谱《烂柯经》中的一式。

    杨离“咦”的一声,看了李元霸一眼,颔首而笑。拈起棋来,依式落子。李元霸随手而应,不曾迟疑。两个一来二往,片刻之间,已落下十几子,杨离见李元霸出手不凡,着着令她惊奇,忍不住讶道:“公子真是深藏不露呢,杨离虽愚钝,也曾得高人指点,我看你这几着,大有名家风范。”

    李元霸淡淡一笑,道:“在下跟恩师在蜀山修行,平日得见恩师与来客对局多矣,不过偷学了几手,小姐见笑了。”

    杨离点点头,笑道:“道者,盗也。偷学来的往往便是绝妙之道呢,嘻嘻。”掩袖一笑,又拈棋下了一子,李元霸从容而对。杨离虽然对自己棋艺颇为自负,至此也不敢轻敌,当下端坐凝神,专注对弈。

    实则李元霸并不擅此道,不过悟性奇高而已。他在布局阶段,下出几手高明之着,才令杨离不敢心生轻视,以为遇见高手了,因此处处小心应招。

    李元霸意不在胜负,因此应对之际,常不暇思索,出手甚快,如此反让杨离钦佩不已,应手之际,战战兢兢,瞻前顾后,未曾下出锐进之着。如此不觉下出了七八十手,两个势均力敌,竟然难分难解。大半个时辰过去,李元霸见杨离甚为专注,下到第九十二手,见杨离棋势稍占上风,便将棋子一扔,推盘而起,笑道:“不用下了。在下输矣。”

    杨离正支颐而思下一步如何走,忽见李元霸起身认输,大觉意外,自己正下得兴起,意犹未尽,岂能就罢?情急之下,伸手拦道:“哎哟,哪里就输了。不许你走,下完此局再说。”说话之间,才发觉自己左手竟抓住了李元霸的右手,她自懂人事以来,纤手从未碰过哪个男子的手呢。毕竟男女授受不亲,赶忙放来去,缩回手去,一时颊红唇闭,低眉不语。

    李元霸的手被杨离的手拉住,只觉其手柔若无骨,温软异常,不禁一呆。待她放开后,才回过神来,讪讪道:“何必定又要分出胜负?”

    杨离闻言,细眉一扬,抬眼瞪了李元霸一眼,脱口道:“既然对弈,必得分出胜负才罢呢。比如你在武林江湖之上,与敌对决,若不分出胜负,岂能罢休?”

    李元霸听她言之有理,不觉点头称是,只得又坐下,继续与之对弈。杨离下了几手,心渐宁定,居然妙手层出不穷,两个又下了几十手,李元霸左支右拙,接应不暇。杨离趁势而进,收官之际,大占上风。一局下来,两个竟下了近两个时辰,最后杨离竟以半目险胜。

    杨离生性好胜,见自己赢了,心中欢喜,含了一口茶水,望着李元霸,笑道:“李公子,是不是你见我棋艺太低,又是女流,胜之不武,却故意让我?”

    李元霸哈哈一笑,也拿起茶水,喝了一口。将茶杯放下,才道:“杨小姐棋艺高妙,在下不堪其对。棋盘上更无分男女,既然争胜负,我岂能让你?是你技胜一筹,在下甘拜下风,输得心悦诚服。”

    杨离目中带笑,道:“李公子可真会说话。”顿了一顿,又道:“嗯,公子口才甚佳,若有哪个女孩子跟你在一起,不到半日,多半都被你迷住了呢,咯咯。”

    李元霸拱手道:“惭愧!在下一无所长,善言之誉,更何足道,让杨小姐见笑了。”

    杨离更不答他,站起身来。走到石栏边上,凭栏而观,见山庄景色宜人,出了一会神,回过身来,轻轻叹了一口气,道:“父兄外出,我一个小女子居此诺大山庄,无人共话,也久无人陪我下棋,早闷得慌。今日得与李公子一弈,其乐融融,多谢你了。”看着李元霸,意含感激。

    又似想起什么,忽面露忧色,道:“父亲和哥哥他们也不知何时归来,也不知为何,这几日来我心里总觉不安……”欲言又止,才道:“李公子,你是说世间之事,其来或吉或凶,究竟有无预兆可言么?”

    李元霸见杨离忽然说出这样的话,不禁意外,沉吟道:“预兆之说,可恐有之。在下自幼随恩师修行,也见过恩师对世间多有洞察,常常望星象而自言自语。他偶出一言,当时不知所云,日后竟有应验。我也经常为之惊骇,不能自解。”

    杨离道:“你恩师乃当今世外高人,定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他对你一定有所教示罢?”

    李元霸点点头,道:“我虽常在恩师左右,可是他之能,也有许多不可测度的。他叫我习读《周易》等诸经,说道但熟读默诵,日后自有大用。可是我虽将三玄全背下来,至今也无甚大悟。”

    杨离笑道:“可不是俗话说的机缘未到也。我猜以公子秉赋造化,异日若得其时,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呢。”

    李元霸笑道:“在下胸无大志,不过散逸不拘,随波逐流而已。”

    杨离叹道:“李公子何必过谦,我虽无识,却也知道如今天下将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当此之时,男儿岂无志邪?我恨只恨自己是个女儿身,不然……”说到这里,目宇间竟显一股飒爽英气。

    李元霸暗暗吃惊,心道:“原来杨小姐看似柔弱容貌中竟有男儿豪爽之气,她若是个男儿,功名不可限量。”看着杨离,叹道:“杨小姐识见过人,志气高远,相比之下,实令在下辈汗颜。”

    杨离叹了口气,依旧一副娴雅之态,笑道:“李公子,你也不必出汗的。我不过是感叹几声,徒自矜夸而已。唉,只是我从小便在山庄里长大,从未出过远门,也不知外面世界若何。要是能像你这样自由来去,到处走走看看,才不算虚度此生了。”

    李元霸笑道:“杨小姐虽足不出户,可是读书万卷,胸襟已自不同。若再游历阅世,恐怕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了。”

    杨离见他不住夸赞自己,不禁心喜,忍不住道:“哎哟,总见你夸我,都令我飘飘然了。你既说我若能游历阅世,便可与男人比肩,那么等你养好伤后,也带上我,我也像褒姑娘那样扮成你的书童,让我出去见见世面如何?”说着,看着李元霸,咯咯而笑。

    李元霸听她这样说,笑道:“岂敢让你这样的大小姐扮作在下的书童,杨小姐若要出行,在下愿为执鞭,听凭小姐驱遣罢了。”

    谁知杨离听了,面露惊喜,问道:“你说愿意陪我出行,公子此话当真?”

    李元霸见她居然郑色以对,颇出意外,只好硬着头皮道:“自然当真。不过,以小姐尊贵之身,如何会远涉出行,在下也知你不过说笑而已。”

    杨离淡淡一笑,摇头道:“人生际遇,风波无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预料将来之事呢?”

    李元霸闻言,不禁默然。他想起听她抚琴之时,时露隐忧,琴为心声,她出此言,必有缘故。心中甚感好奇,可是又不便开口相询,才要说出的话,又缩回去。

    杨离见他欲言又止,笑道:“李公子,杨离平生不曾与外人如此说话,可是我见你是个坦荡荡的男儿,因此出言无忌,还请公子不要见怪。李公子有话请说罢。”

    李元霸道:“在下得识杨小姐,幸如何之?杨小姐虽身为女儿,实有慷概洒脱之风,令在下一见之下,深为敬服。只是有一事不明,杨小姐生得如此人家,富贵无以复加,何以犹有隐忧在心?”

    杨离见问,却不即答。沉吟片刻,抬手一指中天之日,叹道:“李公子,你是修道之人,当知物极必反、势禁太盛的道理。你看这日影,过午而斜,正是日中而仄的现象。我们杨家富贵权势就如这中天之日,盛极而衰,其势不可免。当年秦代宰相李斯,家势倾天下,而终不免腰斩于市,灭族绝祀。唉,你可知我这名原来却不叫离,而叫梨花的梨……”

    李元霸大奇,问道:“为何又改叫这个离,不叫那个梨?”

    杨离叹道:“你是学《周易》的呀,《周易》不是有一卦叫作离卦么?跟你说罢,在我十四岁那年,父亲要将我许给一位王子,幸好有一位老道士来我家,见到我后,对我父亲说此女大异,非尘世中人,婚许之约,不宜早定。又帮我改名叫离,我一听之下,竟觉得好,你说奇不奇?我学的围棋便是这位老道教的,他在我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我都跟他学棋,他教了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李元霸笑道:“我却嫌这老道多事,要不是他,杨小姐如今岂不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王府娘娘了么?”

    杨离轻啐一口,嗔道:“甚么王府娘娘呀,李公子存心取笑杨离。我才不会嫁入什么王府呢,那种地方可是人去的么?我早想通了,富贵终属烟云,别说是王府,便是皇宫,杨离也不稀罕。有朝一日我……”说到这里,忽然住口,轻轻叹了一口气。

    李元霸见她触动心事,发出感叹,自己颇有同感,不禁点头道:“人生所为何事?食不过三碗,居不过五尺,我见世人汲汲于功名富贵,疲于奔命,无有歇时,实在无趣得很。”

    杨离笑道:“你如今倒好,早早离了这尘累之世,真羡慕你呢。”

    李元霸笑道:“也不尽然。道俗虽别,各有其忧。我随师傅修道,在他眼皮底下,从来不敢偷懒的。后来被恩师赶出山门,以为从此可以浪迹江湖,戏游风尘,谁知到如今也凡事来去也不由得自己。”

    杨离点头道:“便做了神仙,神仙也有不尽如意之处呢。虽然,杨离却宁愿远离这扰扰尘世,不恋此甚么富贵清福。实则生在这样的人家,在外人看来每日锦衣玉食,不知忧从何来。他们却不知富贵如火如荼,如我杨家从祖父几辈,皆为当今的重臣贵戚。可是伴君如伴虎,我祖杨素位高权重,向为当今所猜忌。我祖病卧在床,今上闻讯,不问恙否而问不会死了罢,令我祖忧惧而死。我祖杨素死后,今上竟对左右说道,使素不死,终当灭族。如此,另父亲寝食不安,知道杨家已势成骑虎……”

    李元霸不禁哦的一声。

    杨离又叹道:“李公子,你我虽然相识不久,可是我看出你是个重义可信之人,我便将心中所想都跟你说了。你可知你恩师所命你送信给我父亲,所言却为何故?”

    李元霸道:“在下正为此疑惑。”

    杨离道:“唉,你师傅他也是用心良苦,父亲若知,定然铭感。可是,我杨家被当今所逼,势不能免。我担心父亲和哥哥他们终究会铤而走险,可是,可是我知父亲却非其人。因此,心中忧虑……”

    李元霸终于明白杨离心中所忧,心道:“皇帝顾忌身边重臣,古今皆然,良有以也。我也曾听恩师说,杨家势倾朝野,今上深为猜忌,何况今上一向刚愎自用,不喜人谏,刻忌甚深。如今天下大乱,莫非杨家想……”心念及此,想起恩师让自己传话给杨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深意,一时恍然大悟。

    杨离见他神色有变,叹道:“公子聪明之人,乃师托你送信之意,现下你一定猜出了罢。”

    李元霸道:“恩师所托在下送来书信,杨公既不在家,如何让他得知?”

    杨离道:“公子请放心,乃师盛意,杨离岂可辜负。你送来书信,我已派出信使,当夜赶赴黎阳,送与父亲知道。父亲获信之时,默然无语,只让信使回来转告,多谢乃师和公子,又嘱我要好好款待于你,留你多住几日。”

    李元霸脱口道:“在下是否来得迟了,耽误了时候?”

    杨离摇头笑道:“势已至此,不过迟早而已。公子来得早来的迟,结果都是一样。父兄将兵在外,只是我却不知自己将来会到哪里,总之这山庄虽大,却难久留……”说到这里,不禁黯然。

    李元霸见杨离伤感,也不知如何安慰于她,只道:“生于富贵之家,确有诸多不得已事,外人不知罢了。杨小姐也不必多虑,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将来之事,自有将来之计。”

    杨离忽笑道:“你却好自在呢,从小离了家,随师修道,终不受牵绊,不像我,家中上下竟有千人,岂能说走就走。”

    李元霸道:“离家修道,自在也有一些罢了。可是人在江湖,也身不由己。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我便是想逃避,却也不能够了。”

    杨离奇道:“你又想逃避什么?”

    李元霸笑道:“我生性懒散,从来不喜重负,可是身负师命,不得不行走江湖。比如,如今天下皆以为有一部事关极大的秘笈在我身上,江湖之人,人人皆欲夺之在手。我若出了此门,定然风波不断,从此不得安然。哈哈。”

    杨离点头道:“既如此,那么你就在我家住下罢,等到风头一过,你再出去。”

    李元霸拱手道:“在下得在楚公山庄一宿,又得太医诊视,吃药疗伤,也是拜小姐所赐,真是多谢了。不过,在下若在这里住得久了,难免风声流出,恐怕连累于你。今日在下正想告辞而去。”

    杨离道:“怎么会连累我呢,我家高墙深院,即便是江湖人物想进来,也没那么容易呀。公子不必担忧。”

    李元霸笑道:“江湖之上,处处藏龙卧虎,高人异能之士多矣。有志谋夺秘笈之人,若知我在此,杨家墙壁再高出几倍,他们也能进出自如的呢。”

    杨离惊道:“哦,他们真有如此奇功异能,莫非世间真有飞檐走壁之人?”

    李元霸点点头。

    杨离笑道:“你也是高人之徒,能否演示一下给我看看?”

    李元霸摇头道:“在下技拙,却不能的。”

    杨离道:“你若不能,我却不信。公子,不如你也教我几招罢,说不定日后杨离流离失所了,也好有一技防身呢。”

    李元霸笑道:“好好的,杨小姐何出此言?”

    杨离道:“将来之事,谁又说得准呢。总之,我在山庄过一天是一天。你却不知,自父兄外出之后,我一个在这里,简直度日如年,幸而你来了,又陪我说话下棋,不然真要闷死呢。”顿了一顿,又问:“嗯,对了。公子平时练武之余,喜读何种经书?”

    李元霸道:“却无甚喜好,恩师只要我将《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熟读精记下来再说了。

    杨离讶道:“此非三玄之书么?”

    李元霸笑道:“正是。也许恩师早有预见,他竟知日后我会是三玄宗的开山弟子呢。”

    杨离道:“这什么三玄之书也能练成武功么?”

    李元霸道:“天地阴阳,合二为一。文武之道,其理相通。不但是三玄之书,便是其他经书,都蕴含文武之道呢。”

    杨离点头称是,道:“说的有道理。那么方才你在平台所练的扇子功也是三玄宗么?我远远看见,觉得煞是好看,见你舞动扇子,飘飘若仙。”

    李元霸笑道:“哦,原来你早来了。今晨所练之功,乃是白羽扇法。这是另一个师傅所传的功夫。三玄功主要在练心法。心法讲究的是内功。”

    杨离笑道:“我也不知什么内功外功呢,公子所学真是广博呢。可惜,我从小知会读书弹琴,所学没有一技有用。”忽然眼睛一亮,拍手道:“不如,我便拜你为师如何,我就学那什么白羽扇法。”

    李元霸忙摆手,笑道:“岂敢,岂敢。在下拜师学武,至今尚未学成出师,岂能擅为你师?”

    杨离笑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有一技之长,也足为师。公子只将白羽扇教给我就成了,我也只学一样。”

    不等李元霸答应,杨离又道:“我就当你是我师傅吧,从今往后我便供养你在家,暂定一月,你就教我一个月好了。”

    李元霸道:“我尚未出师,岂敢收徒?何况不告师傅而自收弟子,师傅得知定然见怪哦。”

    杨离道:“哎哟,你偷偷教不就成了么?只要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让他人知道就成了。”

    李元霸见杨离忽发奇想,竟要拜自己为师,大出意外,不禁愕然。

    杨离又道:“我一介女流,身无一技可用。如今乱世,日后恐怕沦落江湖,难道你忍心看我受人欺负、任人宰割吗?”见李元霸不作声,当即作势要拜,李元霸忙抢过来扶她,她才未拜下去。

    咯咯一笑,道:“谢谢师傅,已受徒弟一拜!咱们且去掉甚么繁文缛节,只拜你一拜好了。”

    李元霸见她言语诙谐,也笑道:“天下哪有如此强拜人为师的?”

    杨离嘻嘻一笑,道:“现下不是有一个么?跟你说罢,你收我为徒弟,也不是白收,我却有一样贵重的拜师礼给你呢。”从怀里掏出一部书,正色道:“这是我家珍藏的一部奇书,我看了几年,却读不懂。现下干脆将它送给师傅罢,以为拜师之礼。”

    李元霸哈哈一笑,惊道:“怎么,莫非你拜在下为师,竟是早有预谋?”

    杨离掩袖一笑,道:“我从小便想习武,也要做个江湖女侠呢。咯咯。”

    李元霸接过书来看,原来是一部文字古奥之书,似为金文刻印,竟一个字都看不懂。奇道:“这是什么书?”

    杨离道:“这是一位和尚送给父亲的。和尚说这叫一部孤本《妙多经》,乃是佛祖教外别传之外的秘法,在佛藏里是找不到的。我见你真是个奇人,既然是奇人,奇书当赠奇人。”

    李元霸闻言微笑,一时对经书竟爱不释手,不住称谢。

    杨离见他欢喜,忽然眼睛一眨,笑道:“徒弟有奇书拜师,那么,师傅可有什么见面礼给徒弟没有?”

    李元霸正要回答,只听身后有人说道:“元霸哥哥,原来你却在这里,让我好找。”

    回过头去,只见褒姒笑吟吟的站在身后五步之外。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