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永乐大事件(下)

香烟证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长生门:从大明开始最新章节!

    “大家也看到了,黄金他们不稀罕,他们需要的是食物,你们遇上土着便尝试着用食物吸引他们,让他们看图纸,咱们依旧30人一组,分左中右3个方向探查百里。”

    “若是有唾手可得的猎物,顺带些回来就是,但水必须是烧开的才能喝,水果不要草率品尝,寻小动物先试!”

    “知道了,东家~”

    类似的提点陆长生这一路上不知说了多少遍,但陆长生就是管不住嘴。

    近三年的航程,数次历经狂风巨浪,也只有一条船出了事故,尽管没沉没,但主机受损严重,陆长生不得不下令弃船。

    200多号人尽管准备的极其充分,仍病故2人,病重6人,还有10几人因水土不服等多种因素导致面黄肌瘦,好在陆长生这条船没有重症病患。

    历经千山万水到了这里,陆长生不想再有减员,是以每次派队出去搜寻都要再三叮嘱。

    永乐三年11月,朱棣下令文教小琉球,并改名为‘台湾岛’,设立台湾府,同时组建大明海军总司,下达5000万两武备订单份额,从4家武备集团中择优采购,10年内分批交割。

    四家如打了鸡血般疯狂招募优秀工匠,甚至不惜远赴能登,只为能从陆长生手底下求得一批匠人。

    朱棣没事就研究地球仪,原本心里想的迁都北平的计划彻底泯灭。

    大明海疆的重要性除了陆长生本人,只怕整个大明谁也没他朱棣更重视。

    草原人如今教化的很成功,再过些年,哪里还有草原蛮子,妥妥都是大明人,那迁都北平守哪门子的国门?

    “随着水泥路,汽车,火车的普及,腹地各行省之间沟通不再费时费力,应天府这个位置怎么看都不是京城的最佳之地。”

    朱棣与一众幕僚围绕着巨幅大明版图,这上面还标注了高丽,倭国,吕宋,交趾,甚至往西的乌斯藏都在其上。

    一位中年瘦削幕僚道,

    “陛下说的是,太上皇在位时也一直思索迁都之事。”

    “小人以为此后大明的外患当首重海外,毕竟这世上奇人异事数不胜数,谁也不敢保证那些西方蛮夷哪一日会不会捣腾出更厉害的武备来。”

    另一年轻幕僚道,

    “陛下睿智,早已洞悉此事,这才有了设置海军总司的旨意。”

    “诸位且看这台湾岛,恰如门神一般,兼顾沿海左右,将我大明腹地守卫在后,陛下在此投入大量海防力量,平时可监督沿海海贸;若有外地来犯,亦可第一时间响应。”

    众人齐齐点头。

    朱棣却微微摇头,在地图上边指点边说,

    “朕若将交趾左侧的老挝司、八百大缅司、瓦固、阿勃,阿萨姆(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一并拿下…”

    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谁知皇帝的手指并未停止,继续朝地图左上下落。

    “还有这乌斯藏(今西藏),东察合台(今新疆),以及这赤斤蒙古、哈密(今甘肃)尽数纳入我大明版图,与如今已收归我大明的草原新城(今内蒙古)、东北行省(今辽吉黑),共同拱卫我大明腹地…”

    一位幕僚双眼露出激动的神采,躬身一礼,

    “陛下,如此小人好像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朱棣轻笑,

    “哦?说说看~”

    “是,陛下,小人以为陛下的真正用意是将我大明腹地陆路可及的地盘尽数囊括,即便那是不毛之地,也要牢牢占据。届时我大明版图除临海一面,再不必忧心外族人如史上草原人般春风吹又生。以大军难以行军的天然险阻将外敌从陆路上断绝。”

    “而我大明本土一路过去支援这些不毛之地,有铁路与水泥路之利,必畅通无疑。”

    “届时这一众新的边境之地,只需少量驻军即可防范,而这些驻军也只是先哨,越往内陆卫所越多。”

    “即便将来真有极西之地的外夷入侵,首先他们要面临极其险恶的行军条件,其次一旦开战,也只是在陛下刚才所指的这些不毛之地,咱们补给迅速,而对方则很难补给,未开战已是输了天时地利。”

    朱棣轻轻点头,双眼微眯,一副很享受的模样,与这些个精通各类杂学的幕僚沟通起来,比与一帮朝臣轻松惬意太多。

    “还有吗?”

    此幕僚心头大喜,继续道,

    “自是有的。”

    “适才小人猜测的不过是陛下用意之一。”

    “陛下布局完背部,而腹面的计较也就有了!”

    “小人斗胆猜测,陛下是看中了琼州岛(海南岛),台湾道,甚至威海一地,以及正在建设当中的西海水师(今东北吉林沿海,倭国虾夷对岸)。”

    “哈哈哈哈,好你个白升星,果然是长了一颗通透之心的!”

    朱棣爽朗大笑。

    “嘿嘿,陛下谬赞了!”

    众人再复盘地图,纷纷喜悦之情涌上心头,齐齐高呼,

    “陛下圣明!”

    朱棣抚摸那少量的胡须,意气风发,

    “不错!”

    “朕不是要一座门神,而是要4座,待拿下琼州岛,我大明沿海便有了4座海军基地,互为犄角,攻守同盟。”

    实则他没说的是,皇帝怎么可能将整个海军压在一处,那岂不是平白给自己找麻烦?帝王的平衡之道,便是在这不显山露水中运用的淋漓尽致。

    众人纷纷拍马屁。

    朱棣摇头叹了口气道,

    “唉,只可惜朕那陆老弟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若他肯出山,朕之大业何须要苦等四大武备集团10年!”

    “就算等了十年,他们也未必参详透彻陆老弟那铁甲舰蕴藏的精髓!”

    这时候朱棣又在心里嘀咕起自家老爹,死死压了勋贵集团十年,否则早该有武备上的长足长进了。

    有幕僚劝慰道,

    “陛下却也不必忧思,咱大明如今蒸蒸日上,国库充盈,军士士气高昂,而陛下制定的背部战略,也是需要一步步去实现的。”

    “再者,西洋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定是不敢来犯的!”

    朱棣点点头,征伐那些不毛之地,靡费甚多,却没什么回报,自己金库的收益虽多,但也无法支撑西征的同时大力发展海军。

    “诸位爱卿,此番可有了合适定都之所?”

    众人恍然大悟,确定了大明未来格局,那京城定在何地,倒是有了明确定位。

    众人嘀嘀咕咕交换意见后,一人出列拱手道,

    “启禀陛下,我等商议的结果有二,一是北平,只需开拓并拓宽运河,直至北平城。”

    “此地未来左有西海水师,右有威海水师,陛下就近统帅水陆两军,纵观大明未来之版图,北平的位置巧妙,一旦以此点向各方修筑官道,则宛如撑开纸扇的扇柄交汇点,辐射各方皆均衡有道。”

    “其二则是西安府,地处内陆中心,联通各行省皆便利些,自古便是历朝古都,唯一是水路上劣势较大,但若是花大力气开凿运河……”

    朱棣摆摆手,别人用惯了的地儿他才不会选,真要定中心,哪怕选西安府临近的汉中府,也比西安好,至少汉中还有江水流过。

    朕乃永乐大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意气风发道,

    “改北平为顺天府!”

    “铁路,水泥路,打通并拓宽内陆至顺天府的运河,新建都城,这一切与西征、北征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