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响马 非双响 乃单响

亘古秋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Q小说网 www.3qbook.com,最快更新《秋水之兰陵隐逸》最新章节!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牲畜颈下系着个铃铛,是因在放养时以防走失之用——如牛铃、羊铃等。但马铃则多用于赶路时警示前面的行人,以防因奔马疾速,前面行人不及躲避而招来马蹄踩踏之险。(类似现代汽车喇叭)

    徐有财等人常在外行走,对于路途上的各种情形自是熟知。听得身后传来马铃声后,一众人便纷纷主动将道路让开,停在路边驻足,不再前行。须知奔马逸尘,谁也不想跟在马屁股后面吃土。(常见古装戏的影视作品中,奔马既无马铃,马刚驰去,行人还在不管不顾继续赶路吃土的画面,真令人无语…不具备古代的交通常识啊…)徐有财住口(还是古代交通常识…想吃土的尽管请张口说话…)与苏中行等众人站在道右(左侧常有对面的行人,不便立刻穿行到路左,当然是走到道路右侧方便快捷!大部分国家地区都是右手法则,古今皆同),侧首向来路看去。

    寻常这种时候,众人都只是闲着看看便罢,路途上所遇奔马不少,但也不能算多(古时能买得起马,相当于今时买得起汽车),众人不过是个下意识的惯常举动罢了。

    但这一望之下,面色不由得都是一紧!

    一匹杂色不纯的枣红马,马颈下系着一个正“铃铃”作响的铜铃,上骑着一个膀大腰圆的魁梧大汉,已然快马奔驰到二十丈(北宋的官方“营造尺”每尺为31.2厘米,十尺为一丈(3.12米)另外,北宋亦是古法——三百“步”为一“里”。每“步”为五尺。也就是说,一里路有1500尺,150丈,相当于今时468米。这些我统一说一次便可,后文不赘)内,却并不减速。

    那大汉穿着一件貂袖,不过只是粗麻所制,一看便非富贵人家,半张脸上都是寸长的络腮胡子也挡不住那满脸横肉的凶悍之相(忽然想起现在北京的能见度了,唉!隔个50米就看不清人长相了。空气污染啊!“喂首都人民服雾”!)。这些倒没什么,让众人色变的是,那人左手扯着马缰,右手却是拎着一柄黑漆漆的大斧!

    见得来人只是一骑,刘顺只是站在道旁,并没有示意从前例常的包圈围护,只是双手环抱胸前,冷冷地盯着那来意不善的单骑。

    枣红马到了十丈外时,那大汉左手一勒马缰,马速稍缓了下,便见他从尚在奔跑未停的马上一跳便跳将下来!那看上去足有百多斤(北宋一“两”为42.5克,十六两为一斤,一斤680克。后文不赘。)的躯体带着个四尺长的木柄生铁大斧,落在地上却听不到声息!虽说此刻马铃声马蹄声交织成一片,但如此沉重加之来势之迅,落地的力道又何止百斤!总该耳中闻得个声响才对!再说了,寻常人此种情况,早该站不住脚跌倒在地才是!

    “老子不过晨间偷懒打了个盹!想不到你们倒是走得快!让老子紧赶了这一程!”猛地里似是天空打了个霹雳!那个大汉声音之高亢宏亮,简直令人闻之不禁掩耳!

    那大汉跳下马后,身形连晃也未晃一下,便自顾自地边行便说,向着道右的人走来。他嗓门喊得震天响,步伐间却不扬起一丝尘土!落地无声!

    情不自禁地,除了苏中行与惯例常守在徐有财身边的“铁手”郭鹏尚在东家身边不动,其余六人,包括“插翅虎”刘顺此时也是放下环抱胸前的双手,一齐迎了上去!

    这人是个硬手!是高手!不须交手便知!也不须跟他装傻充愣!

    双方离着一丈远,便都停下了脚步。

    自觉地,九个担夫此时早已走到二十丈开外,双手抱头,在路边低头蹲下,对外界看也不看,只是低着头——这是江湖规矩——劳力只管担负货物,不管其它事。遇到打劫之事,只须走远了将身子蹲下,不去管货物丢失,也不去看盗匪面相,便不受伤害。这种规矩不知从何朝何代开始,却一直行之有效,再凶狠的强盗也极少有人破坏。若是强盗被赶走,他们便恢复担负货物;若是强盗抢了货物,也不关自己甚事。主顾也不得因此有所埋怨,官府也不会因此治罪。

    以刘顺为首的六个武师此时站成一排,刘顺当胸叉手,行了个叉手礼,黝黑的面庞上带着谨慎,对那大汉言道:“我等不知此地有人捻股‘双响’,还望英雄见谅!”

    那大汉闻言不禁大笑起来:“哈哈哈…!你以为不好惹的是‘双响’吗?哼——!老子是‘单响’!”

    “响马”。齐鲁之地的强盗俗称便是“响马”。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强盗常以“绿林好汉”自称,他们其中有捻股成伙到处流窜的;也有扎营立寨的;还有单人匹马的强盗,便是江湖上所谓的“独脚大盗”、“独行盗”了。

    所谓“双响”,便是马铃和响箭,通常结伙的强盗以“响箭”为号,抢劫之后个个均是骑马而去,难寻其老窝踪迹。这些放响箭而来,马铃声而去的团伙,均被道上称为“双响”。至于那“单响”的便是“独脚大盗”——只有马铃声,没有响箭,故被称之为“单响”。

    如果说“双响”的盗匪可以仗着人多势众,未必有甚过人艺业的话。那么胆敢“单响”的大盗,绝非是常人可比!俱是武艺精湛!甚至,有时“单响”的大盗,敢单凭一己之力,劫夺数十乃至上百人之财!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www.zhulang.com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